Op

OpenAI o3

推理大模型

OpenAI o3

发布时间: 2025-04-16

模型参数(Parameters)
未披露
最高上下文长度(Context Length)
200K
是否支持中文
支持
推理能力(Reasoning)

模型基本信息

是否支持推理过程

支持

最高上下文输入长度

200K tokens

最长输出结果

100000 tokens

模型类型

推理大模型

发布时间

2025-04-16

模型预文件大小
暂无数据

开源和体验地址

代码开源状态
预训练权重开源
不开源 - 不开源
GitHub 源码
暂无GitHub开源地址
Hugging Face
暂无开源HuggingFace地址
在线体验
暂无在线体验地址

官方介绍与博客

官方论文
DataLearnerAI博客
暂无介绍博客

API接口信息

接口速度(满分5分)
接口价格
输入价格:
  • 文本: 10 美元/100 万tokens
  • 图片: 10 美元/100 万tokens
  • 音频:
  • 视频:
  • Embedding:
输出价格:
  • 文本: 40 美元/100 万tokens
  • 图片:
  • 音频:
  • 视频:
  • Embedding:

输入支持的模态

文本

输入支持

图片

输入支持

视频

输入不支持

音频

输入不支持

Embedding(向量)

输入不支持

输出支持的模态

文本

输出支持

图片

输出不支持

视频

输出不支持

音频

输出不支持

Embedding(向量)

输出不支持

OpenAI o3模型在各大评测榜单的评分

评测基准名称
MMLU Pro
(知识问答)
评测结果:85.6
评测基准名称
HLE
(知识问答)
评测结果:20.32
评测基准名称
GPQA Diamond
(常识推理)
评测结果:83.3
评测基准名称
SWE-bench Verified
(代码生成)
评测结果:69.1
评测基准名称
AIME 2024
(数学推理)
评测结果:91.6

发布机构

模型介绍

OpenAI o3是当前OpenAI最先进的推理大模型。作为o系列旗舰模型,该模型在复杂问题解决、跨领域分析和视觉推理任务中树立了新的性能标杆,尤其擅长需要深度逻辑推演的多步骤工作流。

核心特性

  1. 多模态推理能力o3首次实现图像与文本的联合思维链构建:支持白板草图、教科书图表等低质量视觉输入的语义解析动态图像处理功能(实时旋转/缩放/坐标系变换)在MMMU大学级视觉问题解决基准准确率达86.8%,较前代提升21%
  2. 工具链自主决策可自主编排复杂工具组合:pythonCopyDownload# 典型工作流示例:能源需求预测 web_search("加州去年夏季能源数据") >> 分析网页结果 generate_python_code("构建预测模型") >> 执行代码并可视化 create_explanatory_diagram()支持多轮搜索迭代与动态策略调整,平均问题解决时间<60秒。
  3. 跨学科推理优势Codeforces编程竞赛ELO评分2706,超越专业选手平均水平SWE-bench软件工程任务准确率69.1%,无需定制脚手架生物/数学假设生成与验证能力获领域专家认可

技术创新

  • 计算扩展定律验证:通过10倍量级的训练计算扩展,验证推理性能随计算资源持续提升的规律
  • 工具调用强化学习:训练模型自主判断工具使用时机,开放式场景处理能力提升37%
  • 记忆上下文优化:支持跨对话周期的知识引用,个性化响应相关性提升28%

性能表现

基准测试o1o3(无工具)o3(全工具)

AIME 2025数学竞赛79.2%88.9%98.4%

博士级科学问题(GPQA)8.12%20.32%24.90%

视觉数学推理(MathVista)55.1%78.6%-

代码编辑任务(Aider)64.4%81.3%-

在同等延迟条件下,o3推理深度较o1提升3.2倍,复杂问题解决成功率提高42%。

安全体系

  • 风险分类训练:新增生物威胁、越狱攻击等12类专项拒绝策略
  • 可解释监控框架:基于人类可读的安全规范构建LLM监控器,生物风险对话识别率99%
  • 三级评估体系:通过生物化学/网络安全/AI进化风险评估,所有指标低于"高危"阈值

应用部署

  • ChatGPT:企业版/教育版优先接入,支持多文件联合分析与可视化报告生成
  • API服务:通过Responses API保留推理中间状态,优化函数调用稳定性
  • 研究支持:提供定制化推理轨迹分析接口,支持学术用途申请

该模型标志着AI系统向自主工具调度与跨模态推理的重要突破,为复杂决策场景提供新的技术基座。

关注DataLearnerAI公众号

关注DataLearnerAI微信公众号,接受最新大模型资讯

DataLearnerAI WeChat